危机暗藏科技的美背后巨头市国股繁荣撑起
说真的,现在的美国股市就像是一个被科技巨头们扛在肩膀上的巨人。我从事金融分析这么多年,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夸张的集中度。英伟达这家公司简直成了市场的"顶梁柱",它的市值居然超过了4万亿美元!这相当于整个标普500指数的8%啊。要知道,我办公室里那本发黄的金融年鉴里,可找不到任何一家公司在过去35年里有这样的统治力。 现在的市场就像是在开一场科技公司的狂欢派对。除了英伟达,还有9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。我数了数,除了巴菲特老爷子的伯克希尔·哈撒韦,清一色都是科技公司。微软和苹果就像两个"3万亿俱乐部"的常驻会员,谷歌和Facebook则在"2万亿俱乐部"里觥筹交错。就连特斯拉这个造车的,也非要给自己贴上科技的标签。 这让我想起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,那时候人们也在高喊"科技为王"。但跟现在比起来,当年的市场集中度简直就像是儿戏。现在的投资者,特别是那些买指数基金的普通人,几乎都在被动地重仓这些科技巨头。赚钱的时候确实很爽,但这种失衡的状态总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情形。 今年标普500的表现简直就像坐过山车。4月份因为特朗普政府那个1930年代以来最高的关税政策狠狠摔了一跤,结果转眼间又靠着科技股爬了上来。我仔细研究了数据,发现信息技术板块贡献了标普500超过一半的涨幅,再加上通信服务板块,这两个科技相关的板块居然包揽了总回报率的70%! 更夸张的是个股贡献。英伟达一家就占了26.2%,微软21.6%,Meta9.8%...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积木游戏,现在整个市场就像是用几块超大积木搭起来的塔,看着壮观,但稍微碰一下可能就会轰然倒塌。 说实话,英伟达的崛起确实有其道理。在AI这场军备竞赛中,它就像是个卖铲子的——科技巨头们挖AI的金矿,它靠卖工具赚得盆满钵满。Alphabet、微软这些公司今年计划投入40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,大部分都花在AI基础设施上。连电力公司都跟着沾光,毕竟这些AI数据中心耗电量惊人。 但问题在于,现在的估值已经完全超出了合理范围。就拿Palantir来说,这家公司的市盈率高达570倍!我们办公室的实习生算了算,这意味着投资者要等570年才能靠公司利润回本。这让我想起2000年那只著名的袜子玩偶Pets.com,虽然现在这些公司确实能赚钱,但过高的估值同样危险。 对比1999年的数据很有意思。那时候微软虽然是老大,但在标普500中的权重只有4.9%,前五名公司加起来贡献了42.1%的回报率。而现在呢?前五家公司贡献率超过70%!这就像是用更少的支柱支撑着更大的重量,风险可想而知。 我经常告诉客户: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开心,但千万别把运气当能力。当整个市场都依赖少数几家科技巨头时,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,后果不堪设想。我的建议是:一定要做好全球资产配置,股票债券都要有,为可能的市场反转做好准备。毕竟在这个疯狂的市场里,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。科技股的狂欢派对
失衡的市场结构
AI狂潮下的隐忧
历史的教训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十月见顶?加密市场或将迎来史诗级狂欢
- 9.18关键节点:加密货币市场站在十字路口
- Web3革命:我们正站在新经济时代的十字路口
- 华尔街巨头对华态度180度急转:亡羊补牢为时已晚?
- 市场叙事大乱斗: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,我们该如何投资?
- 比特币寒冬下还能赚钱?当前市场深度解析
- TON币杀入加密前十:一个被低估的社交链正在崛起
- 牛市来了,老币真的还香吗?
- 以太坊ETF狂热:一场让人又爱又怕的市场狂欢
- 奢侈品牌的Web3突围战:当Vertu遇见区块链
- 美联储按下暂停键,比特币为何如此淡定?
- 以太坊用户活跃度逆势飙升:为何价格还没跟上节奏?
- 香港稳定币新规:金融安全与自由之间的钢丝绳
- 下一轮加密牛市:我们该如何抓住百倍收益的机会?
- 比特币或将迎来疯狂牛市:25万美元不是梦?
- 当德意志银行拥抱比特币:加密市场的春天真的来了吗?
- 宝莱坞巨星卷入加密货币骗局风暴:明星代言的灰色地带
- 从草根到生态:Canto Network如何用免费重塑DeFi未来
- 投资新风口:灰度以太坊期货ETF背后的产业暗战
- 9.21市场观察:当行情遇冷,我们该如何把握机会?
- 搜索
-